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期望我们的孩子乐观自信,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,可是大多数孩子并没像爸爸妈妈期待的那样成长,有的孩子甚至在各类场所都看上去过于拘谨、退缩、胆小如鼠。要在日常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,有十句话爸爸妈妈不可以说。
1.“你还小,你不可以。”
在爸爸妈妈眼中,这是对孩子的保护。然而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持续的发现并探索新鲜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。一旦爸爸妈妈挫伤了孩子挑战未知事物的积极性,便会使孩子感觉自己想干什么都会被否定,丧失探索新事物的热情,舍弃我们的决定权。所以,爸爸妈妈应多鼓励孩子,譬如“假如想好了,就放下去试,父母会看着你。”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。
2.“哪有,大家没那样出色。”
谦虚是传统美德,但当孩子被表彰,爸爸妈妈的谦虚却会使孩子感到沮丧,感觉自己并没获得家人的认同。所以,当孩子被赞赏时,爸爸妈妈不要表现得过分谦虚,要一定孩子的努力,给孩子信心。此时可以如此回答:“谢谢你对孩子的一定,大家会继续努力。”
3.“如何这都干不了。”
日常,不少大人觉得理所应当或者很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则未必这样。所以,当孩子没做好某件事时,父母[微博]绝对不要急躁,应耐心地给予鼓励,给孩子第三尝试的机会。此时,可以问孩子“感觉如何?”,也可以鼓励孩子,“你已经可以做……了,真棒!”
4.“你看看人家。”
或许,爸爸妈妈无意间的比较只不过想让孩子更有动力,但这会使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更喜欢其他人,总也看不到我们的优点,进而失去自信。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,若爸爸妈妈赏析孩子并能适合鼓励,会使孩子愈加乐观自信。相同状况下,爸爸妈妈可以说“大家了解你已经在努力了,加油。”帮孩子打造自信。
5.“你再不认真学习,将来扫垃圾去。”
类似的话爸爸妈妈或许说者无心,可孩子对将来的认知并不清楚,总是会放在心上并感到重压,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特点进步。其实,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说“大家一块学习吧。”陪孩子一块发现学习的乐趣。
6.“父母那样累都是为了你。”
爸爸妈妈常会苦口婆心的劝孩子上进,了解感恩,可如此的方法只能让孩子过早地感觉到重压,假如自己有一点没做好就会感觉对不起爸爸妈妈。从而影响其长期性格进步。此时,爸爸妈妈可让孩子为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如下班回家需要孩子,“给父亲倒杯水怎么样?”
7.“等你成绩好了,再……”
这会使孩子感觉成绩不好就没资格需要其他东西。这种无资格感,会使孩子愈加自卑。其实,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,“大家担忧……会干扰你的成绩,你感觉呢?”
8.“你再……我就……”
面对分歧,威胁和专断的做法除去能显示父母的权威,不但起不到用途,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。此时,不如与孩子一块商量,让他感到被尊重、被理解,如“是否如此会更好?”
9.“你是1、,你是最棒的。”
过度强调名次会使孩子感到担忧:假如下次不是1、,父母是否会不开心?所以,在孩子获得成绩时,爸爸妈妈更应关注和赞美孩子的努力,而非成绩,夸奖孩子时,可以换个说法:“你一直在努力,大家为你骄傲。”
10.“早说过如此不可以。”
当孩子失败时,这种语言只能让孩子愈加气馁,更不愿和爸爸妈妈交流。父母的一定是孩子前进的动力,所以,爸爸妈妈应付孩子充满信心。当孩子遭遇失败时,可以说“大家一块剖析缘由,下次必然会更好。”